全本《牡丹亭》“露真容” 再现昆曲“真国色”
《牡丹亭》作为我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,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一颗夺目的明珠。
作为全国唯一能演绎全本55出《牡丹亭》的团队,上海昆剧团倾全团之力、重磅推出昆曲巅峰之作全本《牡丹亭》,以连续两天三场共近8小时的大体量演出,呈现汤翁原著精髓,复原昆曲风流雅韵。
“因情成梦,因梦成戏”。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凝聚毕生心血创作的《临川四梦》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,成为人类戏剧作品中的瑰宝。
全本《牡丹亭》为何在当下“横空出世”?55出体量的大戏揭示了哪些不同于以往的原著风貌?如此“慢节奏”的古典戏曲,缘何能吸引都市里崇尚“快节奏”的年轻人?带着这些疑问,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朵盛开的“牡丹”。
罕见的全本《牡丹亭》完整呈现
《牡丹亭》从明代问世之初起便罕见全本演出,作为“百戏之祖”最经典的作品,难以让人窥得全貌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。
此次上海昆剧团特邀著名戏剧导演郭小男担纲本剧导演,并在已故著名剧作家王仁杰剧本缩编的基础上,亲自参与本次全本《牡丹亭》的剧本缩编工作,特邀岳美缇、蔡正仁、张静娴、计镇华、刘异龙、张铭荣、李小平等著名昆剧艺术家传承指导,已故著名作曲辛清华、著名作曲周雪华、已故国家一级作曲李樑曾担任唱腔音乐设计,国家一级舞美设计黄海威担任舞美设计。
全剧尤为令人瞩目的,还有上海昆剧团传承有序、行当齐全、文武兼备的“五班三代”的集体亮相。
上昆以其“五班三代”的强大阵容为全剧庞大的人物群像提供了坚实基础。除了剧中“杜丽娘”和“柳梦梅”扮演者由梅花奖得主罗晨雪、白玉兰奖(榜首)得主胡维露挑梁“全本”,“昆三班”梅花奖得主吴双还在剧中分别饰演“判官”和“完颜亮”,上昆所有优秀青年演员全程参与55出“全本”的创演。2023年全本《牡丹亭》作为文旅部“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”剧目晋京演出,同年10月集萃版作为开幕演出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。“昆三班”梅花奖得主吴双还在剧中分别饰演“判官”和“完颜亮”,上昆所有优秀青年演员全程参与55出“全本”的创演。如此阵容,可谓是首创全国,盛况空前。
文化溯源影响深远
长久以来,因为没有看到《牡丹亭》的全貌,加上一些折子戏的主要戏份落在杜丽娘身上,大众印象里的《牡丹亭》就是一出才子佳人戏。
但正如《红楼梦》不止有宝黛爱情,《牡丹亭》又岂止杜柳奇情?全本《牡丹亭》中涉及宋明两朝思想、宗教、文化、历史、民俗和社会风尚、风土人情等广博内容,剧中每一出戏、每一个人物都蕴含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人文追求,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。
“几十年来,理论界不断研究《牡丹亭》,我也在不断地思考《牡丹亭》。此次55出全本呈现,不仅是对此前版本内容的补充,更是一场文化的溯源。”导演郭小男说。
《戏曲研究》编辑部副主任万素看完全剧后,认为这部剧“不仅着眼柳杜生死恋情,赞美‘至情至性’,更拓宽视角,放眼整个明代社会历史。加深了当代人对汤显祖55出原作题旨意趣的认知,更加深理解了汤显祖剧作对古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力及批判意识”。
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认为,该剧使《牡丹亭》在当代舞台上得到完满的解读和完整的复归,圆满解答了人们关于全本演出的种种疑问,将以璀璨的一章载入《牡丹亭》乃至昆曲演出的史册。
作为充分保留原著丰富内涵和人物性格的版本,全本《牡丹亭》体量自然也是最大的。如何让这么大体量的戏曲吸引当代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?主创团队吸纳当代艺术元素,融合古典意蕴与现代审美理念,实现了新颖别致的舞台样式和艺术表达。
在音乐上,全剧的唱腔音乐根据清代乾隆五十七年(1792)成书的《纳书楹曲谱》整理改编,在遵循传统昆曲艺术的前提下,对南曲唱腔柔婉流丽有余而刚劲跌宕不足等特点进行了调整与丰富。剧中多次采用古琴、古筝、笙等乐器,创作出贴近情节人物、清新流畅、细腻隽永的音乐形式风格。
在舞台呈现上,全剧融合了宋明历史文化及美学特征的舞美和多媒体视觉,舞台转台处理行云流水般展现出闺阁、花园、战场等不同空间,不仅解决了55出全本时空转换的难题,更让复杂的换场和迁景以最流畅的方式完成,让观众得以沉浸在虚实结合、唯美诗意的舞台氛围当中。
全本《牡丹亭》“露真容” 再现昆曲“真国色”
3月29-30日,一连三场(分为上中下三场,三场不相同)全本《牡丹亭》,邀您一同步入那一场400年前的唯美幻梦!
上海昆剧团昆剧全本《牡丹亭》
2024女性艺术节
演出时间
2024年3月29日(周五) 19:30
昆剧《牡丹亭》(上本)
2024年3月30日(周六) 14:30
昆剧《牡丹亭》(中本)
2024年3月30日(周六) 19:30
昆剧《牡丹亭》(下本)
演出地点
广州大剧院 歌剧厅
票价
180 280 380 480 580 680
扫码选座购票
或许你还喜欢